每日短讯:中国癌症高发,是吃太多食品添加剂惹的祸?提醒:少碰4种添加剂

“这一口下去,得吃进去多少添加剂?”

李阿姨是一个非常关注食品健康的人,每次去超市买东西时,她总会仔细查看产品包装上的配料表,然后失望地发现大部分食品的配料表上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添加剂。

同类型的食品,李阿姨都会有优先选择着零添加的食品,在她看来,尽管价格稍微贵一点,但零添加意味着纯天然无公害和更健康,食品添加剂就是害人的东西,以前就经常听说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鸭蛋和硼砂猪肉,食品安全问题非常严峻。


(相关资料图)

不少人也会像李阿姨一样,一谈添加剂色变,认为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的,吃多了还会致癌?事实到底是如何?

一、几千年前,我国就开始使用食品添加剂

事实上,早在古代,我国就已经开始使用食品添加剂,如周朝时用肉桂来增加味道,汉朝时用盐卤当凝固剂来做豆腐,到了南宋时期,还用矾碱盐来制作油条。

现代食品工业使用食品添加剂主要是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和帮助食物防腐保鲜。目前,全球获得批准的食品添加剂数量多达到15000种,我国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只有2300种,可以说比较少量了。

食品添加剂并非洪水猛兽,有些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甚至有一定好处。

营养强化剂

营养强化剂包含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等,有些特殊人群需额外补充,像婴儿所食用的配方奶粉中添加了多种营养强化剂。

增稠剂

多为多糖类、胶类、改良淀粉类和糖醇类物质,且他们多来自天然食材的膳食纤维,像酸奶、果冻中就加入了增稠剂。

氨基酸

人无法合成的氨基酸,可通过食品添加剂的氨基酸来补充,如半胱氨酸、丙氨酸等常用做增味剂或香精香料。

天然氧化剂

比如维生素E与维生素C以及茶多酚等植物提取物,常用做点心和油脂中。

通常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都不会有太大危害。食品添加剂的负面看法之所以这么多,是因为很多不法商家为了利益,不惜铤而走险,常见的违规情况主要有以下两种:

1.超范围使用,即在不允许的地方使用了食品添加剂,比如制作馒头过程中添加漂白剂。

2.超剂量使用,即在允许的地方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二、“零添加”更安全?由于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广受关注,不少商家都以“零添加”噱头作为商品卖点,可零添加是否意味着质量更好更安全?

目前市面上宣称“零添加”的食品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允许添加而不添加食品添加剂,二是本来不允许添加但依旧标注零添加食品添加剂。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委钟凯表示:商家将产品包装成“零添加”的确顺应消费需求,但利用消费心理刻意制造食品安全恐慌却需要谴责。一些宣称“零添加”的商品完全是“扯谈”,如植物性产品本就零胆固醇但仍以“零胆固醇”大肆宣传,某些食品“零蔗糖”,但却添加了蜂蜜或葡萄糖浆等糖类。

真正零添加食品其实是些非常简单的产品,比如零添加酱油,生产时并未添加防腐剂、甜味剂和色素等。

但零添加不能说明食物更安全,像酱油如果没有添加防腐剂,开封后若不能在短时间内用完,再食用就可能对身体有害。

三、4种添加剂已被明令禁止用于食品某些添加剂并非是食品添加剂,且危害性极大,国家已经明令禁止食用,大家要睁大眼睛多留意。

1、苏丹红

苏丹红是一种化工染色剂,而非食品添加剂,它含有萘的化合物会对肝肾有极大的毒性。工业中的机油、石油等会使用,目的是增色。

苏丹红不溶于水、不易褪色和颜色艳丽,且价格低廉,因此,不法商家就会将它应用在辣椒粉、辣椒酱、辣条等食品中,食品的颜色如果过于鲜艳,如鸭蛋的“红心蛋黄”,就要小心苏丹红了。

2、硼砂

硼砂是一种毒化工原料,食用添加硼砂的食品后,硼砂会和胃酸反应生成硼酸,轻则消化不良,重则呕吐腹泻乃至循环系统障碍、休克等中毒反应,过量还有可能致死。

不法商家为食品增强韧性脆度、保水性与保存期,非法添加硼砂,比如牛肉丸、沙琪玛、腐竹等,添加了硼砂的食品色泽会异常鲜亮,吃起来较为柔软,且煮很久都不会糊。

3、甲醛

甲醛是一种无色但气味刺激的有机化合物,食用后有致癌的风险。不法商家为改善食品外观,延长保质期,常将其作为漂白剂和防腐剂使用,一般会添加在鱿鱼干、海参干、粉丝、腐竹和面条等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像很多菌菇类食物本身会产生微量的甲醛,这种就无须担心,甲醛可溶于水,食用前用水浸泡一下冲洗干净,完全煮熟后即可放心食用。

4.瘦肉精

瘦肉精是指能够减少动物脂肪生成以及促进蛋白质合成药品的统称,而非具体药物,人体误食滥用瘦肉精的食品后,可能出现头晕、心律失常、肌肉震颤等中毒症状。

《食品科学》期刊中指出,瘦肉精在猪肉多个可食用组织中均有残留,尤其是动物的肾脏,含量最高,建议还是少吃。大家选购肉类时,不要购买低于市场价的肉类,最好去超市或大型市场买有检验过的肉类。

关键词:

编辑: MO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