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看点:《深海》:来得及,来得及,何人将你打捞起?

今年春节档的意难平,非田晓鹏导演的《深海》莫属。

票房争夺战还没拉开序幕时,就有媒体人预测,无前作IP效应加持,无固有儿童受众支撑,《深海》的票房或许会不如《熊出没·伴我“熊芯”》。


(资料图)

事实也的确如此。据猫眼专业版显示,《深海》预测内地总票房为8.31亿元,而《熊出没·伴我“熊芯”》实际累计票房已直逼13亿元。

早在1月19日开启的《深海》全国范围内IMAX3D点映场,就已验证了这一担忧。

除了#电影深海IMAX超前点映# #深海入围柏林电影节#等正向口碑话题外,一则#深海 剧情#话题让不少提前看片的网友在评论下展开激烈论战。

两极分化的口碑使《深海》暴露出当下国漫的普遍问题:

追光动画《白蛇》系列,重新演绎了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新神榜》系列中震天撼地的元神、三维水墨太极图对战,以及对仙境的现代化呈现,均使观众看到国漫创作者在技术上的革新与突破。

然而,角色行为逻辑不通、剧情结构纷杂无新意、前后情节勾连不顺畅、人物形象丰富但不必要(不起太大作用,与主线索不构成强关联)等负面评论,使国漫被贴上“讲不好故事”的标签。

特效技术上的巨人,情节叙事上的矮子,足以概括当下国漫的现状。可这并不能否定掉《深海》的优势——角色设定的现实性、叙述方式的奇幻性、画面技术的革新性。

在当下这个越发强调正能量、价值导向的创作氛围中,有这样一部“丧气”的电影敢在春节档与一众主旋律作品叫板,敢于合家欢的档期挑战观众的观影习惯,此等勇气(或者说无奈)不仅值得表扬,也打开了国产电影多元表达的大门。

01·来不及,来不及,无人将你打捞起

看《深海》,脑海总循环播放歌曲《海底》。

据说这歌是写给抑郁症患者的。颓丧的曲调表达了当下年轻人在家庭、公司、社会等环境里的挣扎与无奈,甚至有听众觉得这就是当代的《黑色星期五》(本来不抑郁,听着听着也就抑郁了)。

这歌到底在唱什么?为何如此悲伤?

首先是歌中的主人公:“海浪打湿白裙,试图推你回去;海浪清洗血迹,妄想温暖你。”点明主人公可能是个经历过人生的无望,投海自尽的小女孩。海浪想挽回这一年轻的生命,却无济于事。

其次是主人公轻生的原因:“世界能否不再总爱对凉薄的人扯着笑脸,岸上人们脸上都挂着无关。”前一句讲的是“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即“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人之道;后一句说的是鲁迅笔下冰冷麻木的看客思维。

正是这一现状,让主人公发出“人间毫无留恋,一切散成烟”的绝望话语,而这恰恰是电影《深海》里两个主人公的境遇——低龄抑郁症患者参宿无父母可依,青壮年流民南河无故土可归。

开篇,无论是公交车外还是渡轮甲板,都伴着淅淅沥沥的雨水,阴郁沉闷的氛围不言自明。

少女参宿是个患有抑郁症的姑娘,讨好型人格的她将笑脸对准别人,把无限的苦楚和哀痛留给自己。

这些都源于她残破的家庭关系:

母亲将参宿丢给父亲独自离去,平时女儿给她发微信,她总以“忙”“没空”为托辞敷衍了事;

父亲另找一任妻子,并生下一个儿子(暗指重男轻女的传统中国家庭思维)。所有的父爱都放在了弟弟身上,参宿逐渐被边缘化。

参宿作为家里的原住民,不仅被教育要尊重后来者,还要将本应自己紧握的爱赠予后来者。

公交车上,她做着鬼脸逗弟弟开心,被阿姨一把拽了回去。

这一场景像极了DC漫改电影《小丑》里的那一幕:小丑与前座的孩子打趣,被孩子的妈妈误以为是神经病。

即使“对凉薄的人扯着笑脸”,你我还是不被大众接纳。

片中的深海大饭店可以理解成一种梦境,即参宿的意念在梦境中的投射。

即使在虚幻的海深世界,海洋生物也不待见参宿。

人鱼、海象称参宿为“晦气”,称其带来的东西为“丧气鬼”,这与现实生活中的大众对抑郁症患者的普遍印象相似:闷闷不乐、没有精神。

另一角色南河是个名副其实的“小丑”。

在幻想出来的深海世界里,南河是个船长;现实世界中,南河实则游轮杂货摊的小贩,靠卖点杂物为生。

跟无数在外打拼的游子一样,流民南河怀揣大梦,可自创的关于深海大饭店的手绘本,也只能圈地自萌、无人问津。

南河有着强烈的怀乡心绪,想回到家乡,但昔日的家乡对他来说仅仅是幻灯片上的图像,而他只能漂泊海上。

一件西装,凌乱的头发,夸张的面部表情。南河像是周星驰塑造的那些经典底层小人物:社会地位不够,也没什么大本事,只能在自己那“没什么用”的想象力中寻求慰藉。

有趣的是,周星驰作品里的小人物最终的逆风翻盘,总会给人一种悲观主义的论调:

《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要在“戴上金箍”与“不戴金箍”间做选择;

哪怕是《功夫》结尾打出如来神掌的阿星,也被不少网友解读成真实的阿星已死,他只能在梦里获得神力,与哑女相遇。

这也构成《深海》中南河在两种世界里的不同遭遇:现实世界,他为救参宿冻死在冰冷的大海上;梦里,他为参宿披荆斩棘,让孩子感受到被守护的温暖。

《深海》的结尾注定不符合春节档合家欢的氛围:

来不及,来不及,虽然参宿也曾想获得家人的关爱,笑着哭泣;

来不及,来不及,现实中的南河最终彻底沉入深海,无人将他打捞起。

02·来得及,来得及,我要唱给你听

倘若看进去,《深海》又没那么丧,而是给人一种听凤凰传奇版《海底》的感觉,原唱的致郁也变成了一种心灵上的治愈。

《深海》里的世界分两块:

一块是灰色调的现实世界。参宿生日当天跟爸爸、阿姨、弟弟一家出海游玩,不料被海浪卷走。南河看到后涌入深海,牺牲自己,救下小女孩。

另一块是幻想出来的彩色虚拟梦境。这里的一切都源于参宿的梦,而这一“梦境”的材质(虚拟世界中出现的各色形象)源于南河杂货铺里的小玩意儿(招财猫、海报等),关于深海大饭店手绘本里的故事,以及海上南河为让参宿保持清醒时说给她的话。

同时,一些角色也与现实世界相照应。

潜水艇驾驶员老金,实则现实中父亲形象的化身;

海象大婶对应父亲新娶的妻子阿花;

毛绒绒的海獭糖豆实则现实生活中的弟弟;

丧气鬼与参宿的头像相似,暗含虚幻世界里的怪物,也反映出母亲走后,自责、抑郁成了参宿的心魔。

参宿、南河在深海大饭店的奇幻之旅,实际上是幻想出来的。每一个细节(海獭、萨摩耶的笑话等)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事物。其叙事模式很像近期那部《叫我郑先生》(年轻女子实则郑先生已故妻子的幻象)。

按《梦的解析》来说,梦境的美好对现实起到装饰作用。老金的刀子嘴豆腐心、阿花婶的关心,都是参宿现实中得不到但极度渴求的东西。而参宿的情感缝合,由南河完成。

两个世界的设定,引申出《深海》双向救赎的叙事线索。

无论是想象的世界还是现实世界,南河都是一个拯救者。他像摩西一般,分开深海,打败丧气鬼,救出参宿。

深海之旅,本质上是救赎之旅,即参宿从南河那获得了一种家的温暖,弥补了之前因母亲离开后的情感缺失。

海精灵投射出每个人内心的欲望。一开始参宿从海精灵那听到妈妈的歌声,实际上那时候的参宿渴求一种母爱;遇到南河后,她反而从海精灵那看到南河凌乱的发髻,证明她的心被南河占据、抚慰。

同时,星宿也对南河有一定的救赎。

刚开场,南河是个杂货铺的老板,其愿望是金钱,获五星好评!但他本质并不坏。看到落海的参宿时,南河奋不顾身跳海救人。可以说,参宿唤起了南河心中的善念与纯真(从利到情)。

同时,南河的梦想也因参宿而得以实现。画本里的深海饭店本没什么价值,但在拯救参宿的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为苦闷少女照亮了前行的路。

在这一层面上,参宿因深海之旅弥补了缺失的情感,南河有关深海的故事也因成功救下参宿而显现意义。

但这种双向的救赎,在《深海》中显露出一种强烈的无力感。

结尾,弥留之际的参宿穿过类似医用的白布,试图拯救南河。

这一镜头中的白布带有一丝元电影的意味,即白布像是一块巨大的银幕,横亘在生与死(故事中的参宿与南河)、实与虚(银幕内外)之间。

如果把参宿落海想象出的世界看成是一部电影,那么参宿想穿越帷幕,让梦照进现实。毕竟梦里的参宿有南河关心,而南河也完成了从一个无名小卒到盖世英雄的转变。

可惜最终参宿没能抓住南河,南河永远地沉入那片深海。

作为媒介,电影有着这样一种特性:

银幕像是一面镜子,而影像则是理想/现实的投射。可镜子不是玻璃。“镜子只能看到此侧,而玻璃却能望向彼端。镜子会被划毁,玻璃却可以被打碎,人由此跨入彼端。”

参宿想撕碎那块象征镜子的银幕。一般来说,等待她的结局只能是悲剧:打碎幻梦,回到苦闷的现实,即面对自己的死亡。

好在导演没有那么狠心,强行HE:结尾字幕滚动时的插画上,是参宿被救活后的日常,她终于不再看别人的脸色,而是发自内心地微笑。

导演“在众多的镜子之间、真实或虚幻的影像中寻找着,寻找着一块可以粉碎的玻璃”(戴锦华语)。尽管这面“玻璃”在南河那,仍旧是一面镜子:他留在了死亡的此岸,只为让参宿回到生之彼岸。

“来不及,来不及,也要唱给你听;春日雨,夏蝉鸣,明天是个好天气。”

无论是单亲家庭的少女参宿,还是漂泊大海的流民南河,只想对现实中的他们说一句:深海看不见四季,但人间可以。这种无力的守护,也是本片为数不多的几处暖色。

03·颗粒感,真实性,国漫视效终铭记

第一次看《深海》的画面时,颇为震撼。

细节方面,影迷能看到不少宫崎骏、周星驰作品里的影子,南河的手势甚至还致敬了《星际穿越》中瓦肯人的问候语。不过本片令人印象最深的,还是技术上的创新。

最重要的是粒子水墨,这是团队独创的技术。

好莱坞的三维动画,日本的二维动漫,都在不断革新。那中国如何做出具有真正民族特色的动画,如何将中国写意水墨画风与写实三维相结合,成了主创的一大难题。

通过大量试验,团队找到了更丰富的色彩,来展现深海世界的真实性与流动感。

然而,画面的边缘仍显呆板、单一。于是,主创回归传统水墨画,发现其边缘的颗粒感。

为此,主创将无数粒子堆积成水墨的感觉和形态,实现了色彩晕染、边缘柔化的效果。

尽管这一行为让有些镜头的制作层数达到上百多层,共计几十亿粒子,但飘逸的效果肉眼可见。

其次,通过人物动态捕捉,来呈现角色的行为真实。

很多动作,需要主创预演一遍,然后再通过动画呈现出来,只为角色行为能够更加逼真。

配音方面,由于疫情原因,主创换掉了此前选好的配音演员,只因女生长大后声音变了,不再适合参宿独有的女生的音质。为此,他们重新找了一个年龄与片中角色相仿的女孩。

同时,主创对光质、光线的真实性也极为苛刻。因为在真实世界,受空气影响,光会呈现出远处反差低、饱和度低,近处反差高、饱和度高的特点。为了效果逼真,主创遵循自然规律,呈现不同层面的色差,让细节更显真实。

虽说叙事的黏着性不够,虚拟世界里的角色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性不强,但《深海》起码回归电影的本质,即电影是一种视听艺术。在这一点上,《深海》还是值得鼓励的。

【撰文:何思路】

关键词: 现实生活中 深海之旅

编辑: MO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新闻

精彩推送